在青島海關查驗一線,有一名已經59歲的老同志,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老高”。1988年進入青島海關工作的他,在領導和同事眼中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在年輕關員眼中是關懷備至的“老大哥”,但他自己卻說:“我就是個普通的海關老兵。我沒做過什么大事,只是日復一日、認真做好本職工作而已。”
老高是下鄉知識青年,原本只有初中學歷,但憑著韌勁兒和堅持,硬是啃下了大專學歷。“現在數據時代日新月異,要想不被淘汰,咱可不能停止學習。”老高說。
在海關查驗單兵作業系統剛啟用時,面對著查驗作業模式改變、工作流程優化、系統設備更新等多重困難,老高第一個申請使用測試設備,每一項功能都反復試驗很多次,再根據使用情況和同事、工作對象討論各類功能是否合理……他不僅成了第一批掌握單兵設備使用的關員,更成了技術部門的現場顧問,提出的很多優化意見都被采用。
老高所在的科里放著一張同方威視公司頒發的結業證書,科長時常會拿出來教育一下年輕關員:“這個證書非專業人員可沒幾個能拿下,老高是里面年紀最大的。你們小年輕的,能比老高學起來還難嗎?”每次提起,同在一個科室的年輕關員小潘都不禁說:“這老大哥,怎么比我們年輕人還有闖勁兒!”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海關查驗關員的工作:核對集裝箱柜號、開箱、開拆貨物、丈量、取樣送檢、鉆柜查看貨物是他們的日常。查驗場地無遮無擋,夏日驕陽四射,冬天寒風凜冽。一票票一箱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高一干就是近30年。
年輕關員小潘還記得她第一次去查驗固體廢物的場景: “那是個大夏天,高大哥帶我熟悉工作,剛到箱門口,一股濃烈的臭味撲鼻而來,我沒有心理準備不由得后退了好幾步。”小潘說,箱子里面裝的廢塑料在高溫炙烤下發出難聞的氣味。老高卻一頭鉆進柜子開始了查驗,等他從集裝箱里跳出來,查驗服已完全濕透,黏答答地貼在身上。
老高常對年輕人說的一句話是:活可得抓緊干,要是到點完不成,咱們誤事兒、企業誤船,可不敢兒戲。
有活抓緊干,干活要干好,是老高對自己的要求。2014年10月,老高在對申報為“廢棉”的10個集裝箱貨物進行查驗時,發現貨物比較潔凈整齊,多年積累的經驗讓他泛起一絲懷疑,就一個一個箱地仔細翻看著,最終判斷貨物應為普通棉花而非廢棉。一起偽報品名偷逃稅款的案件由此查發,也為廢棉查驗打開了新思路。
在海關工作有著有著企業在看 近30年,老高見證了這里的各項業務改革。“報關單是貨物進出口的一張憑證,以前在報關大廳,報關員拿著大摞的各種報關單去窗口遞單子很常見。”老高說,自從海關實行通關無紙化改革以來,企業足不出戶通過電腦就可以輕松報關,當年排著長隊向海關遞交單據的場景再也不會出現。
還有前面提到的查驗單兵作業改革,這項改革改變了查驗關員必須手填單子進行查驗的方式,只需利用隨身攜帶的“單兵作業系統”就可實現查驗全程留痕。海關審單部門也可通過視頻連線,與前方查驗人員進行實時互動,避免了一票貨物多次查驗、反復查驗的情況。還有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讓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在全國任意一個海關完成申報、繳稅等海關手續。
這幾年的改革很多,海關監管模式和通關效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老高來說,感觸最深的改革還是關檢合作“三個一”。青島口岸是國內最早實現海關與檢驗檢疫部門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的口岸之一,讓原本需要兩次申報、查驗和放行的通關程序合二為一,有效降低了通關成本,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有力引擎。
老高說:“通過關檢合作‘三個一’,我感覺整個通關手續都簡化了。”不僅如此,他所在的黃島前灣港北港查驗場地還實現了關檢卡口、查驗場地、查驗設施、辦公場所、作業模式的“5個整合”,既節約了查驗資源,又節省了企業來回搬運集裝箱的費用,實現了優化口岸資源和服務企業的雙贏。
(劉簫/文)
煙臺海關助“集成房屋”坐船到海外廣州、大連海關聯合破獲15億元走私凍品大案木炭進口清關流程_木炭進口通關注意事項廣州海鮮進口報關進口商所需資質以及流程進口貨物直接退運管理辦法(一)九洲海關查獲41把管制刀具春節將至 海關提醒進出境攜帶物品要注意 機場代理報關公司教你二手鋼琴報關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