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0毫升血液意味著什么?那是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男子全身血液總量的4.7倍。在紹興海關,就有這么一位身材瘦小、笑臉迎人的老人,17年來堅持獻血救人,無償獻血總量達到了20800毫升,被譽為紹興的“獻血狀元”。
今年62歲的老凌是紹興海關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從1994年開始的17年間,他累計無償獻血40次,其中獻全血20次,獻血小板20次,獻血總量20800毫升,成為紹興公務員隊伍中無償獻血最多的人。衛生部無償獻血銀質獎、浙江省無償獻血促進獎、無償獻血國家金獎……一枚枚獎章、一本本證書無不記錄著老凌的不懈堅持和滿腔愛心。
“與無償獻血結緣是很偶然的。1994年5月的一天,紹興市政府在劇院廣場上組織首次無償獻血活動,從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無償獻血對于醫療工作、對于急癥病人意味著什么。那時我已經44歲了,但我覺得我身體還很健康,可以為社會盡一份力。” 當別人問起為什么要無償獻血時,老凌總是這樣質樸地說。
就這樣,老凌與無償獻血結下了“不解之緣”。獻血次數從開始的每年一次,逐步增加到每年兩次、三次,直到四次;每次的獻血量也從200毫升增加到了400毫升。當了解到紹興夏、冬兩季血源特別緊張的情況后,老凌主動把獻血時間固定在了每年的夏、冬兩季;當了解到機采血小板更利于受血者的救治時,老凌又主動在獻全血的同時,錯開時間捐獻血小板。甚至為了使自己的血小板基數達標,他硬是改變了自己多年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老凌55歲那年,面對法定最高義務獻血年限的最后這一年,他無償獻血量達到了4400毫升。這相當于獻出了老凌全身血液的總量。
“科學獻血不但不會影響健康,還能救人,我是共產黨員,應該這么做。”為了打消家人朋友因為擔心他身體而產生的顧慮,老凌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充當起無償獻血的“宣傳員”。他經常看報紙、找資料,把報紙雜志上“科學獻血無損健康”的知識剪下來、收集起來,樂呵呵地拿給家人、朋友和同事看,鼓勵大家都參與到無償獻血這項有益社會的事業當中。
在老凌的帶動下,無償獻血已經成為紹興海關的一項光榮傳統。每年都有30多名關警員參加無償獻血,占全關人數的三分之一。2011年7月25日,在得知溫州動車事故后,紹興海關立即行動,關警員紛紛主動報名,累計無償獻血3400毫升,以實際行動支持傷員的后續治療。除了獻血,積極為汶川、玉樹、舟曲災區捐款捐物;結對幫扶貧困村;慰問結對貧困戶;資助貧困學生……越來越的杭州海關人加入到學習雷鋒精神,奉獻愛心的隊伍中。“海關作為一個國家機關,應該也必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凌觀桂同志熱心公益事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將在杭州海關代代傳承,海關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談及剛剛退休不久的凌觀桂同志,杭州海關副關長孫路明這樣說。
(黃濤/文)
汕頭海關“雷鋒服務隊”傳播青春正能量烏魯木齊海關旅檢員識破手提包里的“秘密”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運行近5個月 見成績 獲好評面對疫情,我在第一線徐州海關查獲侵權貼紙12萬張舉辦海關罰沒機動車網絡拍賣會“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欽州港海關查獲禁止進口固體廢物100.0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