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關2017年共推出23項創新項目,其中8項被評為全國首創,16項被列入福建省創新舉措,9項被福建省復制推廣,“關檢‘一站式’查驗平臺+監管互認”獲批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走出一條創新強關之路。
廈門海滄港是福建省最大的海運港口,而廈門海關隸屬海滄海關綜合業務科窗口前,卻僅有三四名報關員在填寫單證、辦理業務。“幾年前這里可是‘門庭若市’,現場還設有取號機,企業要取號排隊辦理業務。”廈門海關隸屬海滄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沈新永說,“現在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就能辦理,這些取號機就要下崗了。”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廣泛使用,實現了口岸部門間申報數據的信息共享,企業申報的關、檢數據項減少30%,通關時間壓縮了40%,節省了50%的人力資源。“原本七八個人要做四五個小時的申報業務,現在一兩個人十來分鐘就能辦妥。” 作為直接受益者,廈門外代報關行有限公司審單中心經理周偉儀對“單一窗口”贊不絕口。
廈門海關在“單一窗口”平臺上向所有報關企業開放qp系統資源,開放報關單號碼資源,取消數據傳輸處理服務費、客戶端維護費等收費項目,每年為企業減負約1500萬元。與此同時,開發上線“報關集成通”系統,企業通過數據導入方式直接向海關申報,每票申報手續完成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4分鐘,節約費用成本50%以上。
“貨物剛經海關放行登上班列,相關信息就已經通過數據交換系統傳送到了波蘭海關,中國海關查驗過的貨物,波蘭海關原則上不予查驗,這趟旅程綿延1.2萬多公里的班列能夠快速地實現中歐海關數據交換、監管互認,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魯澎介紹。
中歐海關數據交換與監管互認,受益于“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簡稱“安智貿”。通過中、歐海關以及海關與企業間合作,實現對集裝箱及箱內貨物的全程監控,建立安全、便利、智能化的國際貿易運輸鏈。“安智貿項目此前更多應用于海運領域,隨著中歐(廈門)班列的加入,正式成為該項目從海運向鐵路航線延伸的里程碑。”廈門海關通關監管處南智慧科長說。
作為全國首條加入中歐“安智貿”項目的鐵路航線,2017年中歐(廈門)班列累計發運“安智貿”項下出口集裝箱1418個,總貨值0.65億美元,主要貨物為“安智貿”試點企業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出口波蘭的液晶顯示面板等。如今,中歐(廈門)班列正在為福建及周邊地區企業、乃至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搭建起一條歐洲貿易的綠色通道,廈門正在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帶上重要的海陸交通樞紐。(廈海萱/文)
湛江海關喜迎開門紅 1月稅收創歷年最高海關紅色檔案故事:亞東海關的歷史變遷海關改革再升級 群眾路線更便民東莞危險品報關注意事項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78號(關于發布2022年商品歸類決定的公告)公布了2022年商品歸類決定鄭州海關助推河南省開放型經濟大發展拱北海關多項措施確保兩節旅客通關暢順進口享惠自貿協定減免關稅超百億——青島海關落實自貿協定優惠政策助力穩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