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東盟地理位置毗鄰,歷史文化交融,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各具特色,經濟貿易結構互補性強,開展經貿合作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1991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我國與東盟國家交往日益密切,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2013年中國與東盟攜手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019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雙邊經貿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貿易規模快速壯大
30年間,我國與東盟貿易發生巨大變化。據海關統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由1991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852.8億美元,年均增長16.5%,比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年均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由44.5億美元增長到3836.8億美元,年均增長16.4%;進口由39.1億美元增長到3016億美元,年均增長16.5%。2020年,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連續第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東盟進出口5539.2億美元,增長33.3%,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5%。
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商品種類少、貿易規模小。90年代后,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我國對東盟出口比重逐漸提高,同期自東盟進口原油、橡膠和原木大幅增長。進入21世紀,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持續加速,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商品種類不斷豐富,互補性的貿易結構逐步形成。
從出口看,在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的1993年,我國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僅15.3億美元,2020年達到2044.8億美元,機電產品占我國對東盟出口比重從1993年的28.9%提高至2020年的53.3%。同期,紡織服裝、鋼材、手機、船舶、家具、水果、汽車和醫藥品等產品對東盟出口增勢良好。
從進口看,1993年我國自東盟進口機電產品僅6.9億美元,2020年增至1590.2億美元,占比由1993年的11.1%提高至2020年的52.7%。此外,自東盟進口農產品、橡膠、石油、天然氣、煤等初級產品和資源型產品保持較快增長。
企業通關享惠更加便利
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以來,中國海關牽頭與東盟完成原產地規則升級談判并順利實施。對外全面加強與東盟各國海關的溝通和協作,積極推進原產地電子聯網;對內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進出口企業充分享受協定的關稅減讓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國企業享惠進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3.3萬億元,年均增幅27%;雙方之間90%以上的貨物可享受零關稅待遇,共計減讓稅款3149億元。
近日,廣西農墾明陽生化有限公司自東盟進口的淀粉在欽州港口岸通關,憑借提交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該批貨物減讓關稅6萬多元。“可別小看了這份原產地證書,這可是幫助我們降低交易成本的紙黃金。”廣西農墾明陽生化集團外貿業務負責人說。今年前7個月,該集團東盟享惠進口額約2億元、關稅優惠額2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南寧海關所屬欽州海關原產地證書“秒批”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足不出戶就可以拿到原產地證書,真是太方便了!”日前,駿升科技欽州有限公司的業務人員在網上提交了原產地證書申請信息,30秒后“智能審單”系統反饋已通過審核。駿升科技公司關務人員韓驊姮介紹說“我們以‘智能審單’模式申領原產地證書,又方便又快捷,大大提升了我們公司原產地證書辦理效率!”
設施聯通效應凸顯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新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馬“兩國雙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實施,有效提升了我國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水平,雙方跨境物流更加順暢。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從2017年的“渝桂新”1條線路拓展為6個方向常態化開行,開行頻次由每周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已成為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邊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連接中國與東盟地區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今年前7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3154列、發運31.4萬個標準集裝箱,同比分別增長96%和287%。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與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銜接,今年以來累計銜接發送1504個標箱,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可靠運力支撐,充分激發我國與東盟國家貿易潛力。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4省區市對東盟進出口812.2億美元,增長28.7%,拉動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4.4個百分點。
為保障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的順利開行,通道沿線15地海關簽署《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建立聯絡協調制度,加強業務統籌協調,共同推動區域海關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監管制度創新,疏浚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通關障礙,切實提升通道沿線貿易安全與便利化水平。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介紹,我國和東盟經濟貿易互補性強,增長潛力大。為更好服務企業開展對東盟國家進出口貿易,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輔助和信息支撐,海關總署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編制 “中國-東盟貿易指數”,擬在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首次對外發布,將成為雙邊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對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具有積極意義。
黃埔新港海關驗放援外物資寧波海關助力海鐵聯運迅猛發展汕頭港海關截獲一批涉嫌侵權電源插座、開關海關無紙化推動杭甬轉關運輸全面提速青島海關搶抓RCEP新機遇助推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杭州海關查獲旅客違規攜帶奧氏黃檀、紅酸枝木制品青島海關保障供港蔬菜安全穩定供應青島海關審放中韓AEO互認首日首票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