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11月10日,第十一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在上海浦東外高橋召開。這一全球自由貿易園區最高層次的活動,首次選擇了中國。與會者普遍認為,面對目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國應盡快成立自由貿易園區,這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性任務。
自由貿易園區是指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設立的實行優惠稅收和特殊監管政策的小塊特定區域,它不同于自由貿易區的“主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的協定,而是主權國內的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園區,是上海主動適應國際市場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經營模式變化的需要。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兒,主要是看到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不容忽視的規模及發展前景。”世界貿易區協會主席馬瑟告訴記者。據介紹,最初不少跨國公司利用保稅政策入駐外高橋,開展保稅倉儲、出口加工等業務,但亞太總部會設在新加坡等地,因為那里的政策更寬松、資金流動更自由、物流更便利。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些企業的規模、業務量迅猛增長,有的在華業務量占到亞太地區的2/3以上。因此,跨國企業希望在保稅區整合業務功能,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近年來,上海綜合保稅區積極探索,通過主動引導跨國企業整合其在中國區、亞太區及至全球分散的銷售及相關物流服務,鼓勵其成為具有商品分銷、資金結算、技術研發、人才派遣等地區管理職能的功能性營運總部。然而,在馬瑟的眼里,上海建設自由貿易園區,硬件上愈來愈完善,軟件建設尚嫌不足,“必須從當前的貨物集散中心功能向服務貿易功能為主轉變。”他說。
“向自由貿易園區發展,是一個漸進的、轉型升級的過程。”上海綜保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上海將不斷通過功能創新、機制創新、服務創新,著力建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領域更加廣闊、貿易便利化條件和國際化服務措施更加完善、業務功能模式更加符合國際市場與跨國公司需求、運作監管與國際慣例更加一致的特殊監管區。
“下一步我們就要加強功能創新與拓展。”上海綜保區副主任簡大年說,他們將強化國際貿易集成功能、拓展高端航運服務功能、探索離岸服務貿易功能,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資源配置能力。在簡大年的“菜單”上,集裝箱集拼中轉、期貨保稅交割倉單質押以及離岸金融、交易、租賃,甚至保稅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都在規劃中。
黃埔海關“通關高速公路”進行時京津冀三地合作更密切 創新模式助發展 天津海關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運貨物發送時注意事項(一)深圳海關服務2012深圳國際珠寶玉石展廈門海關查獲1190塊廢舊顯示器印度尼西亞海運港口:阿米納油碼頭(ardjuna terminal)駕車涉水須“三知”而行(一)謹防信用證三種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