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高級認證企業標準
(優化后,征求意見)
高級認證企業標準
一、內部控制標準
1. 關 企 溝 通
聯系合作
(1)建立并執行與海關密切溝通聯系和合作的管理制度。
(2)指定高級管理人員負責關務,企業的進出口業務、財務、貿易安全、內部審計等崗位職責分工明確。
(3)主動向海關提供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與海關保持密切溝通聯系,包括在發現異常、可疑的貨物單據或者非法、可疑
和不明貨物時,及時通知海關。
2. 進 出 口 單
證
(1)建立并執行進出口單證復核或者糾錯制度,在申報前或者委托申報前有專門部門或者崗位人員對進出口單證的真實性、
準確性、規范性和完整性進行內部復核,對進出口貨物是否符合海關安全準入要求進行前置審核。
(2)建立符合海關要求的進出口單證管理制度,確保歸檔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與安全性。妥善保存并向海關提供
與進出口有關的單證和相關資料以及報關專用印章、海關核發的證書、法律文書等。
(3)建立企業認證的書面或者電子資料的專門檔案。
3.信息系統
(1)建立真實、準確、完整并有效控制企業生產經營、進出口活動、財務數據等的信息系統,進出口活動主要環節在系統中
能夠實現流程檢索、跟蹤。
(2)生產經營數據以及與進出口活動有關的數據及時、準確、完整、規范錄入系統。系統數據自進出口貨物辦結海關手續之
日起保存 3 年以上。應海關要求提供信息系統訪問權限。
(3)建立并執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墻、密碼等保護信息系統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以及防止信息丟失的程序和備
份功能,并對違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造成損害的行為予以責任追究。
4. 內 部 審 計 和改進
(1)建立并執行對進出口活動的內部審計制度。
(2)每年對進出口活動實施 1 次以上的內部審計并完整記錄內部審計過程和結果。在成為高級認證企業后,每年增加對持續
符合高級認證企業標準的內部審計。發現有不符合財務狀況、守法規范標準的,應當向海關報告。
(3)建立并執行對已發現問題的改進機制和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機制。對海關要求的改正或者規范改進等事項,應當由法定
代表人(負責人)或者負責關務的高級管理人員組織實施。
二、財務狀況標準
5.財務狀況
無連續 3 年資產負債率超過 95%情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資產總額以資產負債表的期末值為準。)。
企業可以選擇以下方式提供財務狀況相關證明:
直接提供無保留意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
企業的 erp 系統已與海關對接的,可以自行提供資產負債表。
三、守法規范標準
6. 遵 守 法 律 法規
(1)2 年內無成為失信企業的情形。
(2)企業相關人員 2 年內未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
(3)1 年內無因進口禁止進境的固體廢物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被海關行政處罰的情形。(待定,詢問政法司)
7. 進 出 口 記 錄
2 年內有進出口活動或者為進出口活動提供相關服務。
8.稅款繳納
認證期間,沒有未按規定尚未繳納稅款、罰沒款項的情形。
9.管理要求
2 年內企業無以下情形:
(1)向海關人員行賄。
(2)向海關提供虛假情況或者隱瞞事實。
(3)拒不配合海關執法。
(4)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報關單證、進出口單證、合同、與進出口業務直接有關的其他資料。
(5)拒絕、拖延向海關提供賬簿、單證或海關歸類、價格、原產地、減免稅核查所需資料等有關材料。
(6)被海關責令限期改正,但逾期不改正。
(7)由海關要求承擔技術處理、退運、銷毀等義務,但逾期不履行。
(8)進口商被列入海關總署進口食品不良記錄名單。
10.外部信用
企業和企業相關人員 2 年內被列入國家失信聯合懲戒名單。
四、貿易安全標準
11.經營場所
安全
(1)建立并執行企業經營場所安全的管理制度。
(2)企業經營場所應當具有相應設施防止未載明貨物和未經許可人員進入。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和風險防范需要落實以下措施:
建筑物的建造方式能夠防止非法闖入,定期對建筑物進行檢查和修繕,保證其完整性、安全性。
使用鎖閉裝置或者采取進出監控、進出控制等措施保護所有內外部窗戶、大門和圍墻的安全,實行鑰匙發放、回收登記管理。
企業經營場所必須有充足的照明,包括以下重要敏感區域:出入口,貨物、物品裝卸和倉儲區域,圍墻周邊及停車場/停車區
域等。
車輛、人員進出企業的出入口配備人員駐守。僅允許經正確識別和授權的人員、車輛和貨物進出。
對單證存放區域和貨物、物品裝卸、倉儲區域等實施受控進入管理,明確標識受控區域。對未經授權或者身份不明人員有質疑
和報告的程序。
企業經營場所的重要敏感區域裝有視頻監控系統,應海關要求提供用于經營場所安全的視頻監控系統訪問權限。
12.人員安全
(1)建立并執行員工入職、離職停職等管理制度。實行員工檔案管理,具有動態的員工清單。
(2)聘用員工前,核實應聘人員的身份、就業經歷等信息,對擬聘用人員進行違法記錄調查,對安全敏感崗位工作的員工進
行定期或者有原因的背景調查。
(3)對企業員工進行身份識別,要求所有員工佩戴企業發放的唯一身份標識,對離職停職員工立即取消身份識別和信息系統
的授權。
(4)實行訪客進出登記管理,登記時必須檢查帶有照片的身份證件或者進行人臉識別登記。訪客進入企業經營場所應當佩戴
臨時身份標識,進入企業受控區域應當有企業內部人員陪同。有識別、記錄和處置未經許可進入、身份不明人員的程序。
13.貨物、物 品安全
本標準所稱集裝箱包括海運集裝箱、空運集裝箱和在火車、卡車、飛機、輪船和任何其他運輸工具上的用于裝運進出口貨物、
進出境物品的可移動裝置。(1)建立并執行保證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在運輸、裝卸和存儲過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
(2)企業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確保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的完整性、安全性:
?
在裝貨前檢查集裝箱結構的物理完整性和可靠性,包括門的鎖閉系統的可靠性,并做好相關登記。檢查采取“七點檢查法”
(即對集裝箱按照以下部位進行檢查:前壁、左側、右側、地板、頂部、內/外門、外部/起落架)。
?
確保企業及其在供應鏈中負有封條責任的商業伙伴建立并執行施加和檢驗封條的書面制度和程序,封條有專人管理、登記,
已裝貨集裝箱使用的封條符合或者超出現行 pas iso 17712 高度安全封條標準。
?
確保其保管的貨物、集裝箱和運輸工具存放在安全的區域,有報告和解決未經許可擅自進入上述區域或者其他異常情況的
程序。
?
在貨物被裝運或者接收前對裝運或者接收貨物運輸工具的司機進行身份核實。
?
運抵的貨物、物品要與貨物、物品單證的信息相符,核實貨物、物品的重量、標簽、件數或者箱數,離岸的貨物、物品要
與購貨訂單或者裝運訂單上的內容進行核實。
?
在貨物、物品關鍵交接環節有簽名、蓋章等保護制度。
?
在出現貨物、物品溢、短裝,法檢商品安全、衛生、環保等指標不合格或者其他異常現象時要及時報告或者采取其他應對
措施。
?
生產型企業對出口貨物、物品實施專人監裝并保存相關記錄;非生產型企業要求建立管理制度確保出口貨物、物品安全裝
運。
14.運輸工具
安全
(1)建立并執行保證在其供應鏈內用于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運輸的所有運輸工具的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
(2)企業應當采取以下措施確保所有運輸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的運輸工具的完整性、安全性:
?
在裝貨前對運輸工具進行檢查,防止藏匿可疑貨物、物品。
?
確保無人看管的運輸工具停放在安全的區域,有報告和解決未經許可擅自進入上述區域或者其他異常情況的程序。
?
按規定對運輸工具進行清潔、消毒等特殊處理。
?
確保運輸工具的經營者經過培訓,保證運輸工具和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的安全。
15.商業伙伴
安全
商業伙伴系海關高級認證企業的,企業可以免于對該商業伙伴執行本項標準。
(1)建立并執行評估、檢查商業伙伴供應鏈安全的管理制度。
(2)企業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使其商業伙伴承諾自愿增加貿易安全措施,以加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
?
在篩選商業伙伴時根據本認證標準對商業伙伴進行全面評估,重點評估守法合規、貿易安全和供貨資質。
?
在合同、協議或者其他書面資料中要求商業伙伴按照本認證標準優化和完善貿易安全管理。
?
定期監控或者檢查商業伙伴遵守貿易安全要求的情況。
16.海關業務 和 貿 易 安 全 培訓
?
(1)建立并執行海關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和貿易安全相關知識的內部培訓制度。
?
(2)定期對與進出口活動相關崗位的員工進行海關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的培訓,其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負責關務的
高級管理人員、關務負責人、負責貿易安全的高級管理人員應當每年參加 2 次以上培訓,及時了解、掌握海關最新的政策文件
要求。
?
(3)定期對員工進行與國際貿易供應鏈中貨物流動相關風險的教育和培訓,讓員工了解、掌握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在保證
貨物、物品安全過程中應做的工作。
?
(4)定期對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的培訓和危機處理模擬演練,讓員工了解、掌握在應急處置和異常報告過程中應做的工作。
?
(5)定期對員工進行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識的教育和培訓。
?
(6)妥善保存教育和培訓相關的記錄。
五、附加標準
17.加分項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海關確認后可以加分:
?
屬于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樣本企業的,1 年內填報問卷及時率在 90%以上、問卷答案與出口增速的吻合度在 0.3 以上的;
?
屬于進口貨物使用去向調查樣本企業、其他統計專項調查樣本企業的,1 年內填報問卷及時率和復核準確率在 90%以上。
進口斯里蘭卡茶葉清關公司:進口茶葉哪家好?【進口發電機清關代理】的流程,一般貿易進口發電機重慶海關空港年進出境旅客首次突破三十萬黃勝強在北京平谷馬坊國際陸港調研口岸工作清明時節 向英雄致敬東莞海關打造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海關文化(轉載)拱北海關法制宣傳走近市民湛江海關聯合湛江市煙草專賣部門無害化銷毀罰沒卷煙3.65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