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一直以來都是大連地區的傳統優勢產業,是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之一。疫情發生以來,大連造船企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船企面臨出口困境之時,大連海關的稅政服務為企業送去了縷縷“春風”,這其中感受最深的當屬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企業因為一張“小證件”而遭遇出口阻滯“大危機”之際,大連海關稅政調研建議的采納化解了企業危機,圓滿完成了出口船只的“護航任務”。
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大連旅順地區被列入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點造船企業,由其制造的6.1萬載重噸散貨船因各項性能優異,深受國內外船東的歡迎,是該企業出口的主力船型。今年年初,該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出口訂單項下一艘6.1萬載重噸散貨船的建造工作,并已達到交船條件,作為與船東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的“橋梁”,企業迫切期盼這艘船能夠如期出口并交付。然而隨著疫情突發,公司雖已盡快復工并按計劃完成了船舶的最終建造,但眼看交船時間近在眼前,通關手續卻“卡殼”了,原本計劃面臨塌陷,甚至可能還要因為無法按時出口交船而承擔巨額違約金、錯失優質客戶,對本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原來,該種散貨船自2019年1月起與國家限制出口的挖泥船歸屬到了同一稅則編碼,出口時必須提供許可證方可通關,而企業建造的這種6.1萬載重噸散貨船與挖泥船有本質性的區別,根本無法取得政策所要求的《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想要通關自然無從談起。
緊要關頭,大連海關的一則好消息如約而至,幫助企業化險為夷。“2019年稅則調整后,我們出于自身業務的考慮,就在大連海關稅政調研中提出了這個問題,沒想到海關關員依托扎實的歸類專業功底,為我們想出了一條絕妙建議,就是將原稅則編碼按照‘特殊民用物項管制的自航自卸式泥駁’和‘其他載重量不超過15萬噸散貨船’進行拆分,并分別使用不同的監管條件。更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在面臨絕境的關鍵時刻,這項建議居然得到了國家的采納,通關難題迎刃而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瞿榮澤激動地說。政策實施后,大連海關所屬旅順海關第一時間為企業啟用應急通道辦結通關手續,最終保障船只按照合同約定時間如期交付。“6.1萬載重噸散貨船不再驗證《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對我們來說是重大政策利好,政策保障幫扶我們企業在復工復產路上的每一步都可以走得更加穩健。”瞿副總經理繼續說道。
在今年的稅政調研工作中,大連海關專門成立了“支持造船產業發展專項組”,進一步加大對船舶重工企業的走訪調研和建議收集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報送相關稅政調整建議十余條。相關建議的采納定將為更多造船企業送上國家政策“溫暖”,支持企業穿越疫情陰霾,堅定前行。(陶琳、胡曉波/文)
南京海關查獲一起偷運走私香煙案樂高玩具進口清關需要3C嗎杭州海關在旅檢渠道查獲44件硨磲制品注冊改備案 廈門海關便民利企再出實招海關高效保障敦煌文物赴港進行文化交流航空快件運輸及空運如何計費?(二)洗面奶,到底是化妝品還是潔膚用品?巴西海運:培森(Pecem)港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