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報道
位于惠州海域的三門島,屬深圳海關管轄,是離深圳最遠的派駐海關。9日下午到10日,羊城晚報記者上島,與關員們一起吃、住、執勤,見證了一群身處孤島、遠離親朋、戰斗在監管第一線的海關人的工作與生活。
“海上南泥灣”沒有女關員
9日下午風和日麗,記者乘坐海關特別安排的“大飛”上島,感覺時時像被拋向半空,不由死死地抓住扶手。陪同記者上島的關員“小老虎”已經在島上工作三年半,他說,這種天氣已經算是最好,因為乘坐“大飛”費用比較高,一般關員都是乘坐輪船回家,每次在海面上要耗一個半小時。
三門島上總共有48名海關關員,一般關員上島八天,休假六天,而在這六天中,還要抓緊時間去總關辦理一些工作上的手續。由于島上條件比較艱苦,總關沒有安排女關員上島工作。
設關之初,島上自然環境惡劣,工作環境艱苦,設備簡陋,監管地點是茫茫大海里的錨地,住的是陳舊的部隊營房,吃的是艦艇運送上島的簡單食物,沒有電,甚至連干凈的水源都無法保障。關員們需要面對常年潮濕的氣候,防備不時出現的臺風雷暴和毒蛇野獸,甚至要面對球形閃電直入關員宿舍的極端危險情況。
“十多年來,我們開墾荒地、植樹栽花,種蔬菜,搭建養豬場、養雞場。還修了發電站,當時買來發電機,硬是靠人拉肩扛才將幾噸重的設備從碼頭一寸一寸挪到了山上;為改善用水問題,我們在山里搭建了蓄水池,鋪設了水管引水,現在不僅可以提供給我們日常生活使用,還可以提供給周邊的漁民使用。”三門島辦事處副主任元騰智告訴記者,新業務碼頭和辦公大樓投入使用后,他們在周邊亂石地上鋪就了草坪,在貧瘠的土壤上栽種了花木,在海邊建起了長廊、亭臺。
如今,三門島處處生機盎然,儼然成了海上的“南泥灣”。可是,每年到了春夏之交,山上的泉水枯竭,辦事處就要限制關員沖涼、洗衣服,甚至上廁所。
記者跟隨體驗頭暈嘔吐
10日一大早,剛吃完早飯,記者就跟隨辦事處業務科科長黎建來到碼頭,任務是檢查一艘從香港駛來的“小型船舶”。三門島主要負責珠江口以東、廣東和福建以北各沿海港口來往港澳之間小型船舶及所裝載貨物的中途監管。具體是對進口艙單的確認、對出口艙單的核注以及對船舶船員攜帶物品的檢查,并嚴密監控三門島水域海情,實行全年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作業。
20分鐘后,需檢查的船舶“建功178”靠岸。記者大跌眼鏡,所謂的“小型船舶”,是一個滿載134個重柜的龐然大物。貨船在潮水暗涌的推動下,上下左右大幅度地搖動,船上的集裝箱感覺像小山即將砸下來一樣。記者平生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到這么大的船,感到有點不適,頭暈嘔吐,仿佛站在大海的浪尖上。
黎建說,有這樣感覺很正常,那是大腦被視覺效應騙了,沒有適應過來,休息一會兒,多看看陸地就會好些。海關關員們經常要在這種感覺下,跳幫登船檢查。“遇到風浪大的時候最危險了。”
記者穿上救生衣,跟關員一起登船進行查驗。134個集裝箱怎么查驗?黎建看似隨意地讓關員小杜打開一個綠色的集裝箱。里邊果然有問題,雖然申報的是廢五金,但是內部裝的全部是六成新的豐田發動機,為了避人耳目,每個發動機上都撒滿了油泥。黎建又打開一個貨柜,里邊還是機電拆件。“按照總署的文件,廢五金是可以申報入境的,但是機電是不允許的,除非進行壓軋、打碎。”黎建說。
隨后,黎建上報總關,將貨物暫扣等待緝私部門的到來。這么多集裝箱,黎建怎么知道哪個有問題呢?“在查驗之前,我調取了資料,建功178號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查,再加上申報的是廢五金,我懷疑里邊可能有問題。”這位48歲的老關員笑著對記者說。
記者又來到業務現場辦公室,只見有的關員緊盯著海圖大屏幕,監控著來來往往的大小船只;有的正在審核過往船只的申報資料,確認艙單發送通航指令;有的正在查閱風險分析資料,比對過往船只的申報資料,細心地查找可疑風險點……
百萬口罩馳援國內 船邊直提通關“零等待”番瀉葉進口報關清關知識有哪些?寧波海關扶持精密設備走好進口“最后一公里”晚熟不晚售 海關助力增城荔枝快速出口中俄海關監管結果互認新增試點口岸石家莊海關助力“韓國—中國—吉爾吉斯斯坦”過境線路業務發展越南中藥材進口報關青島、西安海關聯合推動物流供應鏈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