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深圳西部港區首艘水路調撥駁船“南港19”,從赤灣集裝箱碼頭裝載著的137個調撥集裝箱,到達蛇口集裝箱碼頭。這是深圳海關隸屬蛇口海關利用自動化系統管理,開展碼頭跨港水陸“雙調撥”的監管創新舉措。
蛇口海關下轄蛇口集裝箱碼頭、赤灣集裝箱碼頭與媽灣集裝箱碼頭,三個碼頭間集裝箱的調撥一般都需要拖車往返奔忙,隨著港區物流量的日益增長,這些大型調撥車輛擠占深圳西部港區道路,運力日漸不足,同時尾氣排放量居高不下,著實給西部港區幾個碼頭的發展“拖了后腿”。
為了滿足深圳西部港區日益增長的跨港區調撥需求,蛇口海關創新駁船跨港區調撥監管作業模式,運用駁船調撥與拖車調撥兩種模式共同支撐跨港調撥作業的新需求。
駁船調撥就是將西部港區三個碼頭間的集裝箱用駁船通過海路運輸。蛇口海關自主建設開發“西部港區輔助作業系統”,將除了命中海關布控指令和海關通知加鎖的集裝箱外,所有進出口清關、水路轉關、國際中轉和空箱集裝箱納入“雙調撥”范圍。碼頭公司可以通過該系統向海關備案調撥駁船信息,發起調撥申請,發送裝、卸船清單,調撥核銷等,海關通過該系統進行調撥申請審批、節點監控、數據核查、異常處置,實現全程無紙化操作,監管全流程可查詢、可追溯。
這項改革有力提升了深圳西部港區作業效率,盤活三個碼頭堆場高效運轉,緩解了碼頭間道路運輸壓力,釋放了調撥物流資源,有效促進大灣區口岸的物流要素高效暢通流動。(張慧 陳多/文)
RCEP對馬來西亞生效 南京海關護企啟新程海關驗放中心重新啟用 集中查驗模式全面恢復廣州海關: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轉載)從出口監管倉庫“飛到”綜合保稅區海關力推通關“無紙化”(轉載)深圳海關支持深圳機場拓展洲際航線形式發票的要約相關要求一次性手套沙田港進口清關所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