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座長100米,寬77米,高154米,總重約1萬噸的大型海上鉆井平臺——kan tan 6自升式鉆井平臺修理完畢。經過杭州海關下屬舟山海關關員的快速驗放,準備駛離舟山長白島,駛向上海港。
“這個平臺是舟山口岸修理的首個海工平臺。我們肯定要大力支持的啊!”舟山海關監控查驗二科副科長張磊說。據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辦公室負責人李俊蕾介紹,海工平臺的修造是船舶修造行業中用料最復雜,技術含量最高,最具有難度的部分,常常需要“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的配件材料。“多虧了海關的一系列便利措施,我們才能將修理配件第一時間送到生產一線,確保了整個平臺的修理工期順利進行。”
船舶修造是舟山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支持產業。對此類修造船企業,舟山海關開通了專門的綠色通道,進一步優化程序,對企業申報的物料先行記賬,到供應結束后集中申報,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分票申報的時間,有效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陳建垚、丁鑫/文)
“南關有愛?志愿同行” ——南寧海關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在行動南京祿口機場海關保障清明返鄉祭祖同胞便利通關“中國海關326”監管艇:口岸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急先鋒鲅魚圈海關關口前移 確保企業用上放心礦采茶機進口報關清關有哪些步驟?大宗商品進口報關包含哪幾個步驟?3000余只進境種羊搭乘專機落地銀川集裝箱運輸交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