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坑坑洼洼的泥水路,房屋是土磚堆砌的瓦片房,沒有路燈的村子一到晚上到處都是一片漆黑,不少孩子因貧輟學……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分界鎮豐林村的貧困戶說起往昔,仍止不住心酸。
豐林村是拱北海關對口幫扶點,這座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的村子,常住人口792戶、4429人,貧困戶97戶、215人,屬于省定貧困村。
擺脫貧困,“輸血”更需“造血”。路變寬敞了,危房重建了,路燈亮起來了,更重要的是村民收入多了,輟學的孩子少了,這一切得益于以百香果為首的產業扶貧,激發出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蹚寬”的脫貧路
2016年12月23日,第一棵百香果種苗在豐林村種下。截至2018年底,借助拱北海關的百香果產業扶貧,豐林村已經完成預脫貧94戶,脫貧率97%,村集體收入翻了一倍,普通村民年可支配收入三年增長率為53.8%,貧困戶的年可支配收入三年增長率為94%。
“有恩感謝共產黨,幸福生活拱關來”豐林村貧困戶劉品明指著給自家寫下的一幅對聯,豎起大拇指說,“感謝海關派了農業專家指導我們,這收成眼看著一年比一年好!”他所指的農業專家,正是拱北海關駐豐林村扶貧干部馮書華。
馮書華,華南農業大學科班出身的海關干部,緝私業務的偵查骨干,2018年底被選派到扶貧一線,成為拱北海關派駐豐林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
種植百香果是“短平快”的扶貧產業,很適合豐林地域氣候環境。馮書華接過扶貧“接力棒”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產業“痛點”,如何把脫貧路“蹚寬”。
廣東的冬天潮濕陰冷,馮書華來到田間,看著眼前100余畝的百香果園,充滿了期待。他向上一任扶貧干部了解村內百香果種植的來龍去脈、現狀和長勢,了解百香果的甜度、口感、香氣。他逐一走訪種植戶,了解種植戶的需求和想法,把村中的百香果產業放在為貧困戶增收帶動的輻射力中、放在扶貧產業鏈的發展中去把脈。經過一段時間的“望聞問切”,馮書華得出的結論直指三大“病灶”:一是“苗弱”,需要更換品種;二是產量低,需要增加基肥;三是除草勞動強度大,需要改變除草方式。
“把問題找準找實了,有了方向,接下來就要甩開膀子加油干了。”馮書華笑著說。
“鍍金”的百香果
既然找準了“病癥”所在,馮書華說干就干。今年1月,他找來了在廣西從事百香果嫁接苗育苗的校友鄧福斌,帶著村中的產業致富帶頭人一起前往300公里外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實地考察,最終選定了百香果嫁接苗,在村內開辟10畝試驗園。為了提高產值,還將百香果中的“勞斯萊斯”——黃金百香果引入試點種植。同時,還走訪了大型種植場,組織種植戶參觀了隔壁村的良種繁育場,重點介紹用除草布來除草的方式。
“種黃金百香果?我們這地會高產嗎?”
“除草布的投入比較大吧,實用嗎?”
……
“黃金百香果的種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而且我們也有種植百香果的經驗,放心大膽干吧!”“有了除草布,除了能消除雜草危害外,還能及時排除積水,保水、保肥。”功夫不負有心人,馮書華“摸著石頭過河”摸出了門道和成效,給種植戶吃了顆定心丸。
今年5月,村里的百香果開始陸續上市。5月5日當天,收果超過1萬斤,創歷史單日收果最高記錄。10畝嫁接苗的示范地成效開始呈現,果質和產量都勢頭良好。6月18日首次種植的黃金百香果因口感好、甜度高、營養豐富,田間收購價達到10元一斤,增收效果明顯。
“延伸”的產業鏈
“往年果子摘下來還得擔心銷路,現在城里人一按手機,我們這里就接單了,當天摘果當天就能給買家發出去。”承包了集體基地6畝地來種植百香果的貧困戶胡堯盛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甜頭。
借助海關在“公益中國”的駐場優勢,今年5月,馮書華在“公益中國”的二級平臺“公益海關”上線了百香果,迅速帶動了村內的百香果銷售,僅僅一個月線上銷量就達到了2000斤,更使得收購商堅定了長期在村中收購百香果的決心。
“正是‘互聯網+’延伸了產業鏈,打開了村民快捷、便捷賣果的大門。”馮書華欣喜地說。截至6月底,2019年百香果銷量已達到近7萬斤,為當地貧困戶增收14萬余元。
土地的高效利用,優質的百香果產品,暢通便捷的“互聯網+”銷售渠道,豐林村的百香果產業有了完備的集約產業鏈條。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下一季的收成,希望能再上一層樓。”馮書華相信,“這個‘鍍金’的百香果產業會有很好的前景。”(李星彤、鄧璐/文)
廈門海關在進口香蕉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新菠蘿灰粉蚧福建泉州成大陸最大的對臺小額貿易進境口岸桂林海關開展“龍騰2020”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 嚴厲打擊進出口侵權行為牛皮手提包進口報關_包包進口關稅稅率滿洲里海關查獲22320雙侵權鞋福建省國際服務外包保稅監管業務實現“零突破”新歐盟商品安全法規詳解文錦渡海關退運出口無證危險貨物鋰電池65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