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將于4月15日正式施行,它的頒布和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國生物安全將進入依法治理新階段。4月10日上午,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即將到來之際,廣州海關聯合華南植物園在植物園溫室群景區開展“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共建美麗生態家園”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主題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海關“微課堂”及體驗感十足的溫室“尋寶”活動,向社會民眾宣傳國門生物安全知識。
當天,天河第一小學學生們在海關關員的帶領下走進“微課堂”,津津有味地觀看廣州海關關員們在國門生物安全把關及監測中捕捉到的昆蟲標本,了解外來有害生物、動植物疫病疫情等國門生物安全知識。
“原來‘黃燈籠’是用來捕捉小蟲子的呀,以前我來植物園還納悶這是什么呢?!毙∨笥芽吹近S色的實蠅誘捕器時驚訝地說。在海關關員手把手的指導下,他們給“黃燈籠”添加“誘餌”,興高采烈地掛到樹枝上,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生物安全監測”。
“什么是國門生物安全?”“外來生物有什么不好?”“出國游玩回來可以帶水果嗎?”小朋友們還爭先恐后地參與知識問答,搶當“國門小衛士”。
“海關每年都開展國門生物安全教育‘海關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講解介紹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知識,讓孩子們走近國家安全,了解國家安全,共建我們美麗的家園。”現場,天河第一小學老師姚雪瑩說。
國門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在咫尺,與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海關動植物檢疫工作是在國門上守護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和屏障。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加上“海淘”、跨境電商等業態發展,一些外來物種、外來有害生物搭乘“便車”伺機而入,國門生物安全的時空領域逐漸擴大。為使人民群眾認識國門生物安全重要性,增強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中,廣州海關在關區多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宣傳活動,將國門生物安全政策法規、科普知識送進學校課堂、社區和進出口企業。
結合第129屆廣交會的召開,廣州海關在廣交會線上政策咨詢臺“廣交會海關之窗”網頁增加國門生物安全宣傳內容,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2.5余萬參展商宣傳我國生物安全法律法規,介紹海關維護國門生物安全的措施和成效,科普出入境相關防疫知識。
廣州海關把國家安全法治宣傳深入到海陸空各個口岸。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深入開展“國門綠盾2021”行動,在嚴厲打擊非法引進外來物種、加強對重點產品口岸查驗工作的同時,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梳理口岸查發典型案例,進行“以案說法”,持續加強對進出境旅客和進出口企業的普法宣傳。
針對來往港澳小型船舶船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廣州海關所屬大鏟海關在中途監管現場結合對船員生活用品、攜帶物品檢疫查驗以及體溫監測、醫學巡查等,細心向船員解說國門安全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和重要事項,提升船員維護國門安全自覺意識。
“近年來,昆蟲類、爬行類動物,多肉、仙人掌等盆栽植物成為大眾的‘新寵’,不少愛好者從境外購買后寄遞進境。海關在包裹中查獲過蜷縮在水瓶內的活體蛇、毒素可致命的箭毒蛙、‘萌態’可掬的多肉植物,這些生物的流入有可能給生態、農業等帶來極大安全隱患,風險難以評估。”在進出境郵件監管現場,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關員王曉墩向企業經營者介紹。
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即將正式實施的生物安全法賦予海關新的職責和使命,廣州海關將一如既往加強監管、嚴格檢疫,優化國門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和立體式國門生物安全防控體系,運用風險管理理念,強化專業技術支撐,加強進境前源頭管控,加大進境時檢疫查驗力度,嚴格實施進境后監督管理,筑牢“進境前、進境時、進境后”三道防線,有力防范高致病禽流感、沙漠蝗等重大動植物疫病疫情傳入和外來物種入侵。(關悅/文)
海洋運輸中貨損預防概述(一)泰國海運專線可靠嗎?清關代理穩定嗎?郴州年底開通“鐵海聯運”上海進口舊機電報關流程推動進境糧食落地加工——滿洲里海關促進“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升級長沙海關舉辦海關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公眾開放日活動梅酒飄香四海裝船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