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應用智能審圖系統,覆蓋關區貨檢、旅檢現場,實施集中審圖作業,實現“管得住”“通得快”;優化“互聯網+海關”服務,政策宣講“不見面”、海關業務掌上辦,一系列“新招”、“妙招”帶動了海關監管服務效能大提升。
科技是海關工作的基石。今年以來,汕頭海關把科技因子加速植入海關監管服務各環節,為促進外貿穩增長注入海關科技動能。
“零接觸”無感通關
繁忙的汕頭港碼頭,一輛輛載著集裝箱的貨車川流不息。剛把貨物從船上提下來,貨車司機陳師傅就駕駛拖車駛往不遠處的機檢查驗場地。根據布控指令,這一票貨物需要海關實施機檢查驗。
隨著h986設備移動掃描,一幅清晰的貨物圖像就發送到汕頭海關機檢審圖中心的大屏幕上。“圖像發送到智能審圖系統,系統自動作出判別,僅需要不到5秒鐘。經過綜合判斷后,對審圖沒有問題的貨物予以直接放行。”汕頭海關所屬汕頭港海關審圖一科科長許鐘渠表示,科技力量在海關審圖作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海關在進出口貨物監管過程中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不但實現了“管得住”,還做到了“通得快”。
傳統海關業務一旦加入科技因子,就會迅速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數據顯示,今年1-7月,汕頭海關通過智能審圖系統對1564票報關單、3325個集裝箱開展機檢查驗,查獲案件96宗,實現監管能力與通關效能“雙提升”。
“我們通過建章立制規范作業流程,大力培育審圖專家隊伍,建立健全單一圖像庫和典型案例庫,對進出口重點商品進行圖像標注等措施,不斷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海關一線監管深度融合,實現了海關關員人工敏銳判圖和系統算法穩定高效的優勢疊加。”許鐘渠表示,該關積極發揮智能審圖系統科技作用,對機檢貨物實施自動比對篩查,降低轉人工查驗比例,最大限度壓縮貨物掏箱、開拆、裝箱等環節,為守法進出口企業提供“零接觸”無感通關體驗,直接放行比例同比上升10%,有效節約企業通關時間。
指尖上的“智慧海關”
在潮州港不遠處的“海上牧場”,海關人員直登魚排,用海關移動單兵設備錄入數據,直接在魚排上辦完通關手續;在汕頭港碼頭,海關人員使用移動終端登錄進出口商品信息查詢系統獲取商品信息進行快速比對,高效完成貨物查驗。
“海關關員通過一臺小小移動終端,再配合專用的app,只要在有移動網絡的監管場所,就可以完成查驗關員現場拍照、上傳系統、后臺工作人員實時處理的基本操作。”汕頭海關科技處科員劉銳浩說,疫情期間,該關綜合應用視頻連線、“互聯網+海關”等移動互聯應用,在多個業務領域推進運行機制創新,推動落實“船邊驗放”、“魚排通關”、“到企通關”等一系列惠企措施。
與此同時,汕頭海關還依托“粵東e通關”微信公眾號,打造“政策一鍵查、業務一點通、服務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提升系統集成度和便利性;大力推行“線上容缺”辦理企業注冊登記備案等各種“不見面”辦理方式,推行“線上提前推送取證清單”、“網上報送書面材料”、“遠程面洽”,打破空間限制,進一步提高稽核查工作效率,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規范運作。
“我們必須加快推動海關科技創新,更好地發揮科技對海關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的支撐引領作用。”汕頭海關科技處處長劉英姿表示,該關將聚力“六穩”“六保”,繼續推動業務科技一體化,強化大數據平臺、工具的應用創新,深化“互聯網+海關”和掌上海關應用,為穩外貿穩外資輸送強大的海關科技動能。(吳垂鵬/文)
進口食品添加劑清關公司哪家好鹽城海關查獲放射性超標鈦鐵礦110.22噸貴陽海關助推貴陽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正式運營海鮮進口寧波清關流程_水產品寧波報關手續印度尼西亞燕窩進口關稅2013年深圳海關各優惠貿易協定貨物進口大幅增長什么情況下海關進行查驗分析真聽意見 聽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