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田—中山”組合港線路正式開通。這意味著中山及周邊外貿企業可充分利用“兩港合一”的組合模式,進一步縮減通關時效和降低物流成本,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運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世界上單體最大集裝箱碼頭,但其發展始終受后方陸域面積狹小、港區集裝箱堆存資源緊缺等因素制約。
中山港,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心偏南,水路溝通珠江三角洲河網,公路與廣深珠高速公路相連接,水陸交通便利,從中山市輻射至珠三角和西江流域,腹地縱深廣闊,與鹽田港恰成互補。
家電、燈飾、五金等商品是中山市出口的優勢產品,但長期以來,受地理環境因素限制,大型貨輪無法駛入珠江水道沿線的中山港等內河港口裝卸,許多外貿貨物需轉運至深圳、廣州等港口出口,企業需要派員往返兩地辦理通關手續,不僅影響通關效率,也增加了企業成本。
在“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優化資源配置,鹽田港和中山港共享港區代碼,實現港口間信息互聯互通、海關監管互認,將沿江支線港作為沿海樞紐港的延伸,出口貨物在中山港“一站式”完成報關申報、查驗等海關通關手續,通過駁船調撥至深圳蛇口、鹽田等港口,直接換裝船出口,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有效推動海運物流運輸鏈條順暢銜接,大幅壓縮企業通關時間和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據悉,“鹽田—中山”組合港線路是2023年以來鹽田港開通的首條組合港線路。據統計,“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啟動三年來,已累計開通線路28條,覆蓋大灣區近90%城市,進出口吞吐量超35萬標箱,貨物平均堆存期由 7 天縮短至2天,有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一體化發展,增強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
下一步,深圳海關將持續深化“大灣區組合港”等各類物流便利化改革項目,采取務實管用措施進一步助力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關軒/文)
航空貨運合同注意事項(二)汕頭海關首次在進境郵遞渠道查獲涉嫌電信詐騙銀行卡中歐“安智貿”在青島啟動實施大連海關:400噸進口廢塑料集中退運出境RCEP落地半年 深圳海關助力30.6億元進出口貨物享惠上海機場毛絨玩具進口清關公司拱北海關:近三年查辦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案件150起出口越南設備遭拒簽,如何退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