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斑竹村能從以前年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的貧困山村變成現在的美麗鄉村,離不開紹興海關這些年來的結對幫扶。”10月28日,在紹興市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上,得知村子因為文化建村、文化脫貧工作出色而被紹興市評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紹興新昌縣南明街道斑竹村村長章必才激動不已。
位于紹興新昌天姥山腳下的斑竹村,是一個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的貧困山村。因為4年前的一次結對幫扶,斑竹村走上了“文化建村、文化脫貧”的道路。2008年,為加快欠發達鄉村和低收入農戶奔小康步伐,紹興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百個部門結對幫扶百個經濟薄弱村奔小康”活動。活動開始之初,紹興海關就積極響應,自此與斑竹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三年多來,紹興海關每年安排一定的幫扶資金,幫助村里修建道路和水利設施,整治村容村貌,還積極通過加強與新昌縣政府、南明街道、交通局、電力局等單位的聯系,幫助斑竹村反映該村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改善村民生活條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幫助斑竹村脫貧致富,紹興海關多次派員下村子入農戶,聽村民講村子的歷史和眼下面臨的困難,真實了解斑竹村的情況,關領導還與村委會聯合就村子的發展方向開展調研。針對斑竹村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天姥山的旅游資源,海關向村委會提出了打造“唐詩之路”文化品牌的脫貧致富建議,受到村民們的一致認可。
圍繞著“文化脫貧”這條發展道路,海關的“文化扶貧”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幫助村子加強文化硬件設施修建,與有關部門一起,相繼完成了農村文化主題公園、文化休閑長廊、村民文化中心、登天姥主峰便道修筑、古村落古驛道保護等建設項目;另一方面,積極與該村開展文化共建,舉辦“走進美麗鄉村”文藝晚會,組織海關關員與村民一起同臺演出,還成功協助村里舉辦了天姥登山節,有力地促進了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
“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海關總署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海關改革與建設全過程,努力做到‘愛國’、‘厚德’、‘增信’、‘創新’、‘奉獻’。”紹興海關關長陳鋼說,“作為基層海關,不僅要加強自身和諧文化建設,還要在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實際工作中落實全會精神。‘文化扶貧’在幫助斑竹村挖掘自身文化底蘊、依托文化致富的同時,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的關員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與教育,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俞晶 黃濤/文)
速食凍干燕窩進口報關知識海運價格一般統計方法(三)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通關量破5000萬件涂料產品進口報關質量標準海關關員單車穿梭市場促通關廣州海關23項“硬措施”持續優化口岸營商“軟環境”“土魔芋”也能變成“金疙瘩”汕頭海關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