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國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的相關情況。隨著ca938次航班落地首都機場,在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關員的現場監管下,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被緩緩卸下,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為了讓這批文物以最安全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回家”,首都機場海關各部門密切配合,航監現場關員在航班抵達的第一時間對貨物進行監卸并監督運輸至監管庫區,監管場所關員對貨物外包裝進行監督消毒,僅用時25分鐘便完成對該批文物的口岸監管通關工作。
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副處長申曉力介紹:“為確保這批文物順利歸國,首都機場海關與文物主管部門密切配合,提前制定相應的通關流程方案。同時我們積極與國航以及地面代理企業溝通協調,確保文物在境外全部裝機后艙單數據準確傳輸。”此外,首都機場海關還指導報關企業對該批貨物進行提前申報,做到航班落地后貨物即刻放行,并事先協調具備恒溫恒濕功能的文物專用運輸車進入貨棧提運區,最大限度保證文物安全。
“獲悉這批回流文物即將辦理減免稅手續,我關立即采取多項針對性便利舉措。”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關長邢巍介紹,“除先期對接、全程跟進文物回流工作外,我們一方面特事特辦,開辟減免稅綠色通道,設置專人專崗,加急辦理減免稅手續,做到當日申報、當日辦理、當日完成,另一方面持續跟進,在文物入境入庫后的第一時間前往魯迅博物館開展后續監管,有效落實減免稅全流程監管。”
對北京海關的高效監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此次文物追索返還行動中,文物、外交、海關等部門通力合作,出色履責。中關村海關加急辦理免稅證明,機場海關特別開通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間。”
據了解,該批文物全部為英國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近年查扣,是首批英國官方返還我國的流失文物。經鑒定,這批文物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家二級和三級文物,具有較高的考古學和歷史價值。
(梁姝、陳曦/文)
報關單中簡述各聯實際用途實施兩月 134家豫企2.6億元貨物初嘗RCEP政策紅利典型的目的查驗遺漏案例RCEP百問解答手冊(RCEP 基本內容)拱北海關全力促進外貿保穩提質投保單油漆進口報關操作介紹——供應鏈代理報關公司石家莊海關:創新引領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