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海關總署定點扶貧縣——盧氏縣吳家溝村的海關產業扶貧基地迎來了豐收季,40個香菇種植大棚內歡聲笑語,海關關員與鄉親們一起忙碌地在棚內穿梭,進行第一次采摘,一筐筐香菇壯實鮮亮、惹人喜愛。
“這個香菇大棚是海關總署和盧氏縣共同投資建設的,第一批成熟采摘的有4個棚,預計純利潤可達3.2萬元,這是我們村建村以來第一筆村集體收入。”村委會主任任留文說。
豐收的果實讓人喜悅,過程卻來之不易,為了建好這個香菇大棚,海關總署駐村第一書記王曉騫4月初就開始忙碌,從協調資金、租用灘地、平整土地、建設大棚、菌棒上棚,到今天第一次采摘,中間經歷了168天4000多個小時。為了能夠把大棚建設的牢固,海關扶貧工作組的關員們經常吃住在工地現場,打地坪時寸步不離,保障了大棚高質量按時完工。
大棚建好了,如何購買香菇菌棒?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三門峽海關和盧氏縣政府及時出手,與盧氏金海生物公司反復溝通,說明情況,該公司知道是為了幫扶扶貧村村集體經濟后,爽快答應捐獻40萬個香菇菌棒,并免費提供菌棒上棒技術支持,現場指導村民上棒、解膜。
從春到秋,王曉騫和同事們一起為村民們帶來了豐碩的扶貧成果。香菇大棚旁邊是河南信念集團提供建設的香菇烘干加工車間,烘干設備正在嗡嗡旋轉著。地頭上,一邊是4個香菇大棚熱鬧的勞動場景,一邊是采購商談價收購的線上交易。算上這些大棚內所有香菇菌棒和烘干車間設備等,吳家溝村集體經濟資產將達到400萬元,預期村集體年收益將達到100余萬元。
推進產業扶貧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海關總署扶貧攻堅向縱深發展、促進扶貧村群眾持續增收、鞏固扶貧攻堅成果的又一重大舉措,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推動扶貧攻堅工作從幫扶貧困戶向幫扶村集體經濟轉變、從幫扶基礎設施向建設脫貧工廠轉變、從幫扶項目向幫扶產業轉變,讓民生至上執政理念和社會主義村集體制度的優越性在扶貧攻堅上充分體現。(喬旭陽/文)
成都海關于地震當日驗放關區第一批救援物資海關快速驗放進口設備 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一帶一路”打造匈塞鐵路 海關助力中國鐵路首入歐盟大連海關助力國產自主純電動汽車出口如何找到適合的柬埔寨進出口貨代8類危險品出口之氯化鈉海運出口要求滿洲里海關助力轄區企業首次引進動物遺傳物質阿根廷橄欖油進口清關到上海的技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