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海關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圍繞提速提效、減負增效、精準高效,努力打好“組合拳”,著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打好“提效拳”,進出口通關跑出加速度
“通關效率對企業至關重要,通關時間壓縮了,我們是直接受益者。”淄博大華紙業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經理張連良深有感觸,“今年公司采取了匯總征稅、銀關保等措施,通關時間從數十小時縮短到幾分鐘,效率高了,成本也降了。”
不僅大華紙業,山東省11.4萬家外貿企業都是海關壓縮貨物通關時間的受益者。今年前三季度,濟南關區進口整體通關時間86.81小時,較2017年壓縮47.32%;出口整體通關時間12.47小時,壓縮48.86%。
在濟南,中汽總公司集團王榮峰經理將書有“高效服務,熱情執法”的錦旗送到濟南海關,以感謝濟南海關通過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大大縮短企業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
在東營,科瑞集團因為有了海關高級認證這把“關通全球”的金鑰匙,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受益者,“這對我們開拓海外業務非常有幫助,2017年我們對‘一帶一路’進出口達7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3.38倍!”
在泰安,山東平陽紡織有限公司尹經理給記者算起了一筆賬,“進口通關更快了,我們初步測算了一下,一年光物流成本就能省30多萬。”
在德州,山東金斯坦輪胎有限公司進出口負責人馬啟秀說,“之前每票貨物通關要1小時,現在縮短到幾分鐘。出口通關時間的壓縮,減少了物流成本,也保障了公司產品交貨期,對我們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自“壓縮貨物通關時間1/3”的目標提出后,濟南海關因地制宜,推出多種舉措,推廣應用“提前申報”模式,大幅縮短整體通關時間。加快時效性商品通關速度,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備案及換證實行“一次申請、一次評審、一次批準”“一次評審、多國推薦”的模式,全面推行文件審核制度和采信第三方認證。對出口農副產品實施“源頭監管、過程控制、分類管理、快速驗放”。加強系統內外部門的聯系配合。著力壓縮內部核批時限,壓減“減免稅貨物稅款擔保、滯報金減免、企業認證”等75項內部核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平均壓減核批時限38.9%。通過排查解決通關梗阻,讓進出口通道暢起來,讓通關時間快起來,讓通關效率高起來,讓轄區企業盡早享受改革紅利。
打好“減負拳”,為企業解決實際難題
小稅點撬動大資金。無棣星一皮革有限公司近期好事連連,繼獲批海關一般認證企業后,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濟南海關前期提報的稅則調整建議被國務院稅則委員會采納了,進口藍濕牛皮關稅由7%降低到了6%。“想不到我們的訴求被采納施行,這是實實在在的減負增效,我們開拓國際市場更有底氣、也更有信心了!”公司外貿部經理張凱說。據初步測算,調整后每年可為皮革加工行業及上下游產業增加綜合效益超2000萬元。
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地方外貿發展的有力舉措,濟南海關稅則調研頗見成效,今年以來,該關上報稅則調整建議91項,占全國1/8,進口壁紙、進口藍濕牛皮等9項被國家稅則委采納,每年可為轄區企業提高效益約2.2億元。
小創新解決大難題。“貨已到港,卻無法報關”,高密市新春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因為湊不齊稅款,進口大豆拖了半個月沒報關,想到銀行辦理保函,卻被告知要繳納1800萬元保證金。濟南海關現場關員了解企業困難后,推薦了“銀關保”作為解決辦法。最終,這批困擾企業的大豆終于順利通關。
“銀關保”是濟南海關為解決外貿中小企業擔保難、擔保費用高難題,于2017年創新推出的新型擔保模式。一年來,已辦理保函21票,擔保額度4.5億元,釋放資金占壓3億元,居全國首位。去年10月,海關總署在全國推廣“銀關保”,截至目前,全國辦理“銀關保”擔保額度6.2億元,征稅24.2億元,杠桿效應可撬動稅款緩繳74.4億元,釋放資金占壓4.1億元。今年7月1日,東營利華益利津有限公司備案匯總征稅“銀關保”保函,擔保額度高達1億元,是全國最大的單筆“銀關保”業務。與以往不同,這是“銀關保”首次應用在原油企業屬地納稅人管理上。通過訂制“臨時通關價格”“預期補稅稅款”的匯總征稅模式,解決了大宗商品因貨物通關時沒有準確價格、難以適用海關快速征稅放行模式這一難題。這一創新不僅讓大宗貨物通關進入讀秒時代,為企業節省3000萬保證金,又確保了國家稅款安全。
此外,濟南海關還在東營港試點進口原油“先驗放后檢測”檢驗監管模式,驗放時限由去年的10余天縮短到3至4天,每年可為企業節省費用超過2000萬元。啟動加工貿易“自主備案、自主核報、自主繳稅”改革試點,據測算可為企業降低關務成本30%以上。
打好“精準拳”,幫助企業走出國門
想其所想、助其所需,幫助企業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也是濟南海關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目標。今年4月,檢驗檢疫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濟南海關推出的精準服務成效不斷凸顯。濟南海關積極支持濰坊綜合保稅區獲批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占全國出口肉類總量八分之一的濰坊,擁有了山東最高標準的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在海關幫助下,中國傳統小吃“黃燜雞調味品”走出國門;清清仁木食品有限公司、山東魯豐集團有限公司含肉面食制品在全國首批獲加拿大注冊;清清仁木食品有限公司企業成為全國首家含肉面食制品獲歐盟注冊的企業;山東七葉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肉植物也首次批量出口日本。同樣,在海關助力下,煙臺欣和食品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順利應對歐盟花生制品黃曲霉毒素技術壁壘,公司在歐盟站穩了市場。
幫助企業走出國門,也要幫助企業在國內暢通無阻。作為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提升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大力推進貨物“單一窗口”申報成為口岸單位和進出口企業的共識。自試運行以來,山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輻射出了強大的能量——2017年就勇奪“全國第一”,“單一窗口”標準版累計業務量全國最高;今年4月,山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累計申報業務量突破一千萬單,成為全國第二個申報量破千萬的省份。目前,山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上線系統涵蓋了進出口企業辦理通關業務的主要功能,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打好“接力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事關我國新一輪開放戰略大局,是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現實需要。今后,濟南海關還將推出哪些有力舉措,打出哪些“接力拳”,濟南海關關長趙儒霞給出了答案。濟南海關將加快推進關檢業務融合,確保各項業務改革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主要從三個方面持續加力:一是在優流程上持續加力。在11月1日前將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由86種減至48種。完善已精簡單證的28項業務的配套操作制度,推進聯網查詢和部門間單證共享。二是在提效能上持續加力。定期開展整體通關時間評估清除難點堵點。合力推動關務、商務、港務、船務、金融服務等聯網聯動和口岸部門“并聯”作業。加大提前申報、自報自繳推廣力度,推進預裁定,實施通關前移,降低事中審核時間。進一步提高查驗效能。確保年底前將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到65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到8.2小時。三是在降成本上持續加力。確保“關稅保證保險”試點在濟南關區落地見效。完善“銀關保”擔保云系統。積極提報稅則調整建議。配合省口岸辦規范口岸收費,降低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指導企業用足用好減免稅等海關優惠政策。
珍惜“中國制造” 呵護民族品牌 寧波海關助推民族企業走出國門東莞報關公司必知AEO認證的好處到越南海運物流公司哪家好?助力高新制造業企業加速快跑海關紅色檔案故事:追尋蘇區稅關足跡我和海關這十年|見證海關監管物流的“加速度”講述人:蘇州工業園區海關 陳宇銀川海關查獲76部侵權手機備運提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