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海關出臺《關于支持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發展的若干措施》,從通關便利化和企業管理兩大方面推出9條政策措施,助推其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項目合作典范。
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于2014年11月2日在福州馬尾上線運營,是我國首家以“海產品”為主題的線上交易所,也是福建省加快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項目和首批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18個項目之一。截至目前,交易所已擁有會員企業70余家,實現11大品類海產品的線上交易,同時順利實現與境外國家開展海產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未來年交易量預計可達1000億元。
在通關便利化方面,福州海關將從優化通關流程、提供優先服務、創新通關模式入手,全力保障最優最快通關環境。開辟東盟海產品綠色通道,統一對“海交所”會員企業進出口海產品實行艙單確認優先、審單優先、查驗優先的“三優先”措施;支持冷鏈倉庫轉型升級,支持“海交所”現有冷鏈倉庫轉型升級為海關保稅監管倉庫,以擴大進口海產品“先進區、后報關”以及“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便利措施的適用范圍,加快通關速度,降低通關成本;實施報關預審核,“海交所”會員企業對進出口海產品,可申請實行歸類、價格、原產地等稅收征管要素的預審核制度,對歸類、價格、原產地通過主管海關預審核的海產品,主管海關在進出口接單環節不再作實質性審核,海關為“海交所”會員企業作出的預歸類、估價、原產地認定適用于泛珠四省各通關口岸,實現“一地預審,區域通用”;深化關檢合作“三個一”改革,推進關檢一站式查驗建設,將關檢實施聯合查驗適用商品范圍擴大至所有海產品;推行“海交所”總擔保制度,積極爭取總署支持,由海交所提供銀行總保函,會員企業憑此辦理海關事務擔保。
在企業管理方面,福州海關將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充分發揮“海交所”平臺作用,營造規范有序順暢的市場秩序。實施“海關+海交所”共同管理模式,支持“海交所”發揮準入、規范、評價等方面行業指導作用,引導會員企業開展自律管理,經“海交所”認證的會員企業,可享受通關便利待遇;實施企業協調員制度,對“海交所”及其所認證的會員企業,海關指定專人擔任協調員,進行一對一的專門化服務和個性化管理;建立信息聯網共享機制,推進與“海交所”系統信息互通的建設,實現“海交所”進出口經營信息實時輸送海關,“海交所”需要的相關通關信息海關可提供查詢;培育法治化發展環境,加大對“海交所”交易商品的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在口岸進出口通關環節,針對海產品進出口國、原產地證明和申報價格等要素,加強風險分析和監管力度,促進企業自律和守法經營,推動市場經營秩序規范化,為“海交所”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連云港關檢首次聯合銷毀不合格水產品浙江省首票“關稅保證保險”保單成功核銷RCEP協定下的“經核準出口商”是什么?北京海關抗嚴寒保通關 惡劣天氣下確保車輛順暢通關廣州海關采取措施支持零擔拼柜出口業務發展深圳海關打造供港綠色通道整體通關時效大幅提升饒平海關已簽發潮州首份企業自助打印原產地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