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推出20項創新制度。
全面對標40項貿易便利化國際規則。
通關時間壓縮約四成。
新設企業數爆發式增長,海關注冊企業數增長近6倍。
2016年南沙外貿達到1694.3億元,增長10.7%。
2016年南沙進出口貨運量達到2841.8萬噸,增長6.7%。
跨境電商、整車進口、保稅展示等新興貿易業態集聚發展……
這是4月19日筆者在廣州海關、廣東省自貿辦、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共同舉辦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通關報告》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情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掛牌兩年來,廣州海關全力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交出了一張亮麗成績單。
改革實驗田 自主創新領銜全國
早在掛牌一周年之際,中山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15-2016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在當時的四大自貿試驗區中,南沙在貿易便利化制度創新方面位居第一。廣州海關制度創新的腳步沒有停止,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深化改革,提升自貿試驗區監管服務水平。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來,廣州海關自主推出了20項創新制度,其中,“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征免稅證明無紙化改革”“原產地管理優惠制度”等3項在全國推廣,“互聯網+自助報關”等7項已在全省復制推廣,彰顯了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試驗田的作用。
降本增效 貿易便利持續提升
制度創新的核心目的是貿易便利。海關在改革創新中牢牢抓住“效率”和“成本”兩個關鍵詞,實現對進出口全鏈條所有參與主體的普惠,改革紅利滾滾而來。
在南沙率先試點的“線上海關”建設項目就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一鍵通關”,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可選擇的監管服務新模式。截至2016年底,已為轄區企業直接節省報關成本2281萬元,全部76萬票報關單通過網上自助申報。根據中山大學所做的第三方評估報告,在降成本、提效率等細化指標上,企業均對這項改革給予了較高的肯定,好評度均在92%以上,超過99%的企業認為降低成本作用顯著。
同樣讓企業享受到“真金白銀”實惠的還有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自2015年7月改革落地以來,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僅南沙就為2788家企業免除了965.7萬元費用。該項改革已于2016年4月1日在全國推廣,南沙模式成為全國經驗,彰顯了自貿試驗區作為制度創新試驗田的作用。
在國際貿易方面,廣州海關在南沙深入推進“單一窗口”建設,正式上線運行“單一窗口”2.0版,功能模塊拓展到18個,貨物申報使用率達到90%以上,實現了報關、報檢費用的雙免除,提升了南沙口岸發展的軟實力。“單一窗口”廣州標準已成為全省標準,走在全國前列。
協同管理 口岸大通關取得新突破
口岸整體效率的提高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廣州海關深化關檢“三互”合作,整合優化管理資源,加強執法合作,避免重復監管,全面實現口岸監管的“減法”,提升自貿試驗區口岸通關效能,讓企業可以享受到更加高質、便捷的通關服務。
在南沙自貿試驗區開展鉆石保稅倉儲業務的廣州廣鉆運營有限公司就是關檢“三互”合作其中一個受惠者。海關和檢驗檢疫全流程并聯監管,關檢雙方對申報貨物出入境、出入倉流向共同管控,毛坯鉆石出入境監管在1小時內完成通關,較傳統的通關模式縮短半天以上,為企業節約60%以上的通關成本。
同時,關檢雙方在旅檢渠道通過“一機雙屏”模式,共用機檢設備,對涉及對方監管職能的行李即場通報、移交,實現“前臺聯合查驗、當場異常通報、后臺分別處置”的綜合執法試點,避免旅客重復開箱檢查,提高旅客通關體驗。
除了通過“三互”加強關檢合作,廣州海關還借助“單一窗口”深化口岸部門合作。今年4月1日,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機制正式在南沙落地實施。南沙口岸部門的執法聯合人員依托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匯總登臨檢查需求,對歌詩達“維多利亞號”郵輪完成了廣州口岸首次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4次檢查變為1次,縮短船舶通關時間。
培育新業態 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多元發展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州海關加快監管模式創新試點,大力培育新型貿易業態,形成外貿增長新動能。
備受群眾關注的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了標準化自動化報關、無紙化智能化通關,7x24小時出區,95%以上的跨境商品實現通關“秒放”。2016年南沙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總值36.9億元,同比增長1.3倍,占廣州市該業務比重近9成,推動廣州市跨境電商業務規模在全國60個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的城市中繼續穩居首位。南沙“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模式”還入選商務部8個“最佳實踐案例”。
在南沙自貿試驗區蓬勃發展的新業態遠遠不止跨境電商。2016年,南沙整車進口在品牌中規車大批量滾裝進口方面取得突破,整車進口貨值18.9億元,增長4.3倍;2017年第一季度,整車進口貨值約5.9億元,同比增長72%。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融資租賃進口飛機14架,貨值達83.96億元,增長4倍,成為廣州外貿新的增長點。李氏大藥廠藥物保稅進口及研發中心項目、鉆石(包括毛坯鉆)保稅倉儲及出區展示交易、特百惠及海瑞克保稅維修等項目也在南沙自貿試驗區落地開花。
物流集聚 輻射帶動能力明顯提升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是廣州“三中心一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州海關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港口貨運物流集聚效應,支持南沙國際樞紐港建設取得新進展。
廣州海關以“無水港”建設為突破口,打造以南沙為中心,輻射內陸腹地的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物流體系,28個內陸無水港有效加深了干線與支線港口的連接,大大拓展了南沙樞紐母港的經濟腹地。
南沙自貿試驗區毗鄰港澳,廣州海關推出的“粵港跨境貨棧” 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一站式的“空陸聯運”,相當于將香港空運貨站貨物的收發點延伸至南沙,有利于推動更多國際物流在南沙集聚,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截至2017年3月底,“粵港跨境貨棧”共申報入區商品2735噸。
國際延遲中轉業務(dit)也是海關支持南沙物流集聚的典型案例。dit貨物以轉運方式存放在碼頭指定堆場,并根據實際商業運營情況轉運出境或在國內進口銷售,可以拉近企業與買家的距離,降低倉儲費用和時間成本。目前已吸引了合捷供應鏈、博祿等跨國區域性物流配送公司在南沙開展塑膠粒等原材料大宗商品的國際中轉、配送業務,極大豐富了南沙保稅港區物流發展模式。自項目2015年9月1日落地以來,截至2017年3月底,已累計通過dit國際延遲中轉模式進口工程塑膠粒2.8萬標箱,貨值7.6億美元。
2016年啟動的廣州國際郵輪業務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7年3月底,海關共監管“處女星號”、“云頂夢號”以及“維多利亞號”等郵輪出入境255艘次,進出境旅客42萬人次,南沙郵輪旅客規模已在2016年底躍居全國第三位,成為全國增速最快的郵輪母港。
簡政放權 營商活力不斷涌現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企業落戶的重要因素。廣州海關堅持便民利企、減負增效,適應企業對自貿試驗區“精、簡、減、便”的需求,全面打造自貿試驗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自掛牌以來,南沙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近千家港澳投資企業落戶南沙,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項目數量倍增。截至2017年3月底,區內海關注冊企業數量已達1734家,比掛牌前增長近6倍。
海關對企業的服務從企業備案就已經開始了。海關力爭企業備案全程“無紙化”“電子化”“網絡化”,不僅企業需要提交的資料減少了,時限也縮短至3個工作日,資料齊備可當日辦結,效率提升50%,實現自貿試驗區企業備案24小時跨部門“十二證三章”聯辦。
海關還推行“一照一碼”改革,將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納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于2015年8月10日成功在南沙自貿試驗區發出全國首張加載海關備案標識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也就是說,海關不再單獨核發海關注冊編碼和《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企業憑借加載海關標識的《營業執照》即可辦理進出口手續,海關通過統一信用代碼實施監管。在此基礎上,海關依托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創新推行郵政速遞免費服務,企業可申請由中國郵政ems將行政審批事項涉及文書直接免費送達至企業手中,打通證件辦理“最后一公里”。
(關悅/文)
鄭州海關首次監管荷蘭鮮花入境讀懂“進口鍋具廚具清關”的申報要素以及所需資料圣誕用品出口提前開始預熱 寧波海關助力快速通關巧克力固體飲料進口報關流程_上海港口報關公司上海進口燈具報關海口海關順利驗放三沙首批進口貨物上海進口餐具關稅多少海關監管又添新利器 湛江海關集中審像中心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