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收獲季節。歷經3年改造組裝,昔日的超大型油輪蛻變為總估值約20億美元,集石油和天然氣能源開采、加工、儲存、外運功能為一體的海上煉化平臺“fpso anita garibaldi mv33”,并在大連長興島海關監管下成功交付,其建造過程充分展示了造船業的“中國速度”。
“mv33的順利交付是大船集團全球戰略的一個重大里程碑,標志著在fpso船體改裝、模塊建造等方面的突破已取得實質性成果,將在全球fpso市場領域承擔愈加重要的角色。承接這樣一個體量大、技術含量高、工程復雜的項目,其難度可想而知,海關在整個工程期間給予大力支持,為保障項目按期交付發揮了重要作用。”談起這艘“巨無霸”的成功交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長興島船務公司物資部部長許向權充滿感慨。
針對項目工期長、工程復雜、通關效率要求高等特點,大連長興島海關深入落實海關總署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工作要求和大連海關的具體舉措,保障修船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加快企業急需船用設施設備等貨物通關,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等。
現代大型海工項目多采用大型模塊組裝的施工模式,給海關監管帶來一定難度。“長興島海關采用無人機巡檢視頻實時傳輸和人工實地查驗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查驗效率,掃清監管盲區和死角。開啟綠色通道,實施卸貨過程中順勢查驗,既節省企業吊裝成本,又能使進口貨物通關時間大幅縮短一半。”馬曉錄表示。
“我們不僅利用科技的方式監管船用物料供應,還創新實施‘提前申報+手續前置+船邊驗放’的通關模式,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坐在視頻監控指揮中心開展工作的物流科關員魯航,對著屏幕介紹供船物料監管情況。
魯航多次進入mv33項目的專項工作組:“考慮到項目的特點,我們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口設備通關方案,做到‘即到、即檢、即放’。因加工手冊金額大、生產周期長、備案料件多,對產品與合同履行情況開展動態跟蹤,實時掌握企業作業情況,在手冊變更、料件結轉等環節合理優化處置流程,為企業提供支持。”
配合科技手段的應用,海關對超大型船舶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經驗日趨豐富,能夠有效滿足船企的快速驗放要求,有力地支持中國造船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走穩、走遠。(魯航、于珊珊/文)
海運到臺灣物流船期有哪些通關一體化全覆蓋 寧波海關壓縮進口貨物通關時間43%上海進口方料清關代理公司讓餐桌上的年味更濃些——汕頭海關助力潮汕特色年貨產品走俏海外市場把國門生物安全的種子撒向每個人的“心田”——廣州海關開展國門生物安全系列宣傳活動“邊運抵邊裝船”助力大件貨物高效通關石家莊海關下屬唐山海關啟動通關無紙化助力企業高效快速通關東北地區首次實現非聯網優惠貿易協定類報關單無紙化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