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4年海關業務改革,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監管創新制度無疑是眾多舉措中的一大看點。江蘇作為處于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和擁有全國最多特殊監管區域數量的省份,南京海關當仁不讓的沖在了復制推廣工作的第一線,從蘇南到蘇北,以最快的速度播下改革的火種,讓自貿區創新制度在廣袤的江蘇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復制推廣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不是照抄照搬,必須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只有真正接了地氣,才能激發出改革紅利,發揮最大的效用。”南京海關黨組書記、關長薛金樓如是說。
自去年8月18日復制推廣工作啟動以來,南京海關按照總署的方案部署穩步落實,在關區范圍內開展了廣泛的需求征集和調研工作,按照“成熟一項、復制一項”的原則,確定了關區對14項創新監管制度的近、中、遠期復制推廣計劃。目前,已有智能化卡口驗放,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集中匯總納稅,境內外維修,簡化報關單隨附單證,統一備案清單,區內自行運輸,先進區、后報關等8項制度啟動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貨物過卡實現“快閃”
“自貿區自貿區,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之前的人工驗放一輛貨車最快也要3分鐘,而現在只要十幾秒,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這樣的創新就是好!”這是張家港經典國際貨運公司一位普通集卡車司機發自肺腑的夸贊。談到復制推廣的自貿區“智能化”卡口制度,來來往往的集卡車司機也無不豎起大拇指。根據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南京海關結合前期卡口的建設經驗,積極推廣落實自貿區“智能化”卡口驗放制度,先后通過建成電子車牌、ic卡等自動識別系統,將采集的數據與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對碰,運用智能卡口驗放系統對進出卡口的車輛進行智能驗放,減少了人工干預。目前關區全部特殊監管區域、空運及海運卡口已全部實現了智能化驗放,其中特殊監管區和空運卡口自動驗放率已達到95%以上,車輛通過卡口的平均時間僅為10秒鐘,有效的提高了貨物的流通速度。
特殊區域試水“先放行后報關”
“海關的通關新模式對我們企業特別方便,以前每票貨物都要申報,現在我只要定期來集中申報一次就行了。”近日,昆山仁寶公司關務經理支春華走進了南京海關隸屬昆山海關報關廳,為公司半個月出口的共計240萬臺筆記本集中申報。
針對商品單一、大批量進出的高資信企業推行“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通關模式,是南京海關針對特殊區域內企業推出的復制自貿區創新監管制度之一,不僅減少了企業的報關次數和費用,而且滿足了企業貨物快速進出、及時供應下游企業的需求,受到了企業歡迎。“通過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通關模式,我們每批貨物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下游客戶那里,業務的運轉效率明顯提高了,估算下來海關的通關便利服務一年就幫我們節省了超千萬的物流成本。”支春華介紹說。
流程“瘦身”助企業提速增效
集中匯總征稅是自貿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是在企業提供有效擔保前提下,先行提取貨物,而后在規定的納稅周期內向海關辦理集中繳付稅款手續。“此項政策深受企業歡迎,企業參與試點的熱情很高。”南京關區第一個開展集中匯總征稅試點的隸屬南通海關方柏堅關長介紹說,“我們轄區有2家企業參加了試點,占關區參與試點企業的一半。”
參與試點的佳吉糧油(南通)有限公司的財務部門算了一筆帳,匯總征稅每月集中繳納一次稅款,繳稅頻率大為降低。以銀行擔保3000萬為例,融資成本約每天4900多元,保函成本約每天100多元,實行集中匯總征后,平均每月可節約成本約7萬元,一年即可節約80多萬。而且辦理通關手續時,憑稅款擔保即可先行提取貨物,無需在貨物進口當時逐票繳稅后再辦理放行手續,縮短了貨物在港時間,進口貨物從申報到實物放行時間也由傳統的2小時左右縮短至10分鐘,采取匯總征稅模式申報進口可實現當日申報當日放行。
截至去年12月底,南京海關已為首批4家試點企業辦結342票貨物集中匯總征稅通關手續,涉及稅款1.05億元,為企業節約財務成本100余萬元。
“返區維修”搶占國內先機
允許符合條件的綜保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無污染的境內外維修業務,推動加工制造向研發及檢測、維修等生產鏈高附加值的前后兩端延伸,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自貿區制度的又一項制度創新。
“有了自貿區的‘境內外維修’政策,公司可以開展‘兩頭在外’的維修檢測業務,netapp(美國網域存儲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商為此將一條生產線從上海轉移到我們這里,直接為公司帶來約2億美元的業務增長。”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的關務經理方劍峰興奮地說。
昆山柏泰電子公司關務經理許勝雄同樣深有感觸,“將銷售至國內的貨物運回綜保區內進行維修,一直列在我們公司發展規劃當中,提了好幾年,就是苦于沒有政策。自從南京海關復制推廣這一制度以后,我們成了綜保區第一家嘗鮮的企業,目前訂單不斷,為此我們又新開設一個部門,專門負責這塊業務。”
目前,南京關區已有蘇州、無錫、工業園區、昆山的多個特殊監管區域的7家企業開展試點,一旦完全推廣和開展后,有望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將有力地支持了生產型服務業發展,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轉型升級,直接推動海關特殊區域探索全球維修中心建設。
簡化手續讓企業輕裝上陣
“進境口岸:昆山綜保,貿易方式:料件進出區……”新年的第一天,跟往常一樣,江蘇飛力達物流公司的錄入員陳麗萍開始了每天的輸機工作。不過與往常又有所不同的是,桌上的單證多了近三分之一,陳麗萍卻并不擔心。“統一備案清單制度實施后,現在的備案清單不用再輸入合同協議號、批準文號等內容,每票節約時間1分鐘,一天就能多錄入30票單子。”新年伊始,簡化統一后的進出境備案清單在南京關區特殊監管區域啟用,原備案清單中的“征免性質”、“裝貨港”等申報項目被取消,申報項數簡化至30項,而且這次統一也改變了以往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進出境備案清單不一致的局面。
與報關單證相關的另一項創新制度,無紙通關隨附單證的簡化同樣受到歡迎。企業無需遞交紙質報關單證,隨附單證從8項簡化為1項,80%的低風險貨物實現自動比對、快速放行。“我們每天的平均單量有700多票,每票報關單大致可以節約1分鐘時間,一天總共可以節約近12個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間,可以為公司節約2-3個職員人力。”蘇州工業園區報關有限公司報關員張麗娟說。
同樣得到簡化的還有區區之間的貨物流轉手續。“自貿區的區內自行運輸政策,讓特殊區域間貨物流轉辦理轉關手續成為歷史,還取消了必須使用具有海關監管資質車輛的限制,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還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給我們公司省了一大筆錢,制度創新帶來的實效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是真真正正的在踐行群眾路線!”京瓷顯示器(張家港)有限公司關務部的曹課長介紹道。
目前,南京海關已作為全國首個直屬海關通過海關總署對特殊區域間保稅貨物流轉管理系統區域端的驗收,在系統的支持下,不僅實現了省內特殊區域之間貨物的自行運輸和自由流轉,辦理“區內自行運輸”業務107批次,流轉貨物金額達3000萬美元,還順利開展了與上海、重慶、鄭州等海關跨關區貨物結轉自行運輸試點。
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創新沒有休止符。廣受關注的“先進區、后報關”制度已于去年年底由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在無錫首試成功,幫助企業將原有的2天通關時間大幅壓縮為3個小時,即將在江蘇省內全面推廣。而工單式核銷、倉儲企業聯網監管、保稅展示交易等3項中期推廣制度隨著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已進入試點準備階段。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內銷選擇性征稅等更多自貿區的創新制度也將伴隨著條件的成熟在江蘇大地上扎根,結出累累碩果。(王輝/文)
一般貿易家用電器進口報關流程與資料整理!海珠區科工商信局、海珠海關領導蒞臨我司指導工作出口退運貨物進口報關手續流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實施首月 南寧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155 份船舶登記制度和國籍標志通關服務“零障礙”,助力花鄉蔬菜香飄海外了解一下“跨境電商進口零售模式”信用證支付特點詳解